生态补偿机制是通过经济激励作用提高镇村两级及村民保护饮用水水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同时提高水源保护区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力促进绿色水源、生态水源的建设。
饮用水水源生态补偿同步建立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市、镇、村3级饮用水水源保护领导组织机构和市对镇、镇对村、村对农户的三级联动考核体系,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成效与补偿资金挂钩,极大调动了镇村两级和农户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定期巡查水源保护区的工作制度,组建饮用水水源保护巡查队伍,对饮用水水源定期巡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建立部门之间、部门与镇之间、镇与村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实现信息互通,切实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水平。
2011~2014年,慈溪市已累计发放饮用水水源补偿资金5300余万元,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持续好转。
构建多层次环境宣教平台
2015年,慈溪市全面抓好政策宣贯、舆论引导、法制普及等工作强化宣教力度,不断加大投入,构建多层次立体平台,用心打好环境宣教“攻心战”。
传统媒体强势出击。通过在“两台一报”开设专栏、专版、电视栏目及电台专栏,增加主动发声频次,深度剖解环保工作,累计开展各类环保报道近80次,不断扩大生态环保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网络媒体震撼来袭。构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及信息报送网络,培育舆情研判能力,强化政府微博管理,注重信息分类发布,累计发布原创信息186条,提高微博综合影响力。建立环保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环保微日报”20余期,拉近与公众的距离,逐步提高环保公信力。
专项活动如火如荼。成立环保讲师团,借助各镇(街道)工业经济会议等平台,开展新环保法宣讲活动;组织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三城联创”有奖知识问答、“能量守恒,我们在行动”公益活动、儿童美术创作等活动;开展“政协委员关注环保”等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座谈会、实地视察、热点讨论等形式参与生态环保共建;开设“环保开放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精细化管理破解监管难题
慈溪市深入推进对企业的精细化环境监管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分级监管、菜单监管、精细监管的精细化管理,有效破解了监管企业数量巨大,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监管存在盲区的难题。
分级监管。按照“分级管理、明确责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对涉及热电、电镀、磷化、酸洗等行业的209家重点监管企业实施A、B、C三级管理。对不同层级的监管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频次和监管方法,合理投放监管力量。
菜单监管。将监察记录表设计成“菜单式”表单,监察人员可按照“菜单”对照检查,做到重点突出,兼顾一般,有效解决少数执法人员对监管重点环节标准掌握不全面、隐患排查不细致、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确保监管“全程留痕、随时查控”。
精细监管。通过调研走访和电话咨询,全方位掌握企业生产工艺、污染物处理工艺和设施运行状态等情况,在深入了解企业在环保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做到心中有底,监管入微。
打出环境联动执法“组合拳”
近年来,慈溪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创新执法新机制,打出联动执法“组合拳”,不断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公安环保,强强联手。环保与公安部门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通过“线索共享、先行介入、同步立案、全程参与、依法移送”等措施保障环境污染案件办理的流畅性、及时性和有效性。2013~2014年,共计办理环保刑事案件43起;2015年以来已已办理环保刑事案件19起,26人被刑事拘留,3人被行政拘留。
环保司法,双剑合璧。建立环保强制执行机制和环保司法联动机制,设立了环保司法联络室。通过联络室积极开展环境案件诉前协调工作,及时化解行政争议。定期整理分析强制执行案件相关资料,由环保司法联络员交由法院审核,为现场强制执行提供证据资料。自联络室自成立以来,共对855件行政处罚案件强制执行,查封企业66家,司法拘留12人。
齐抓共管,联合执法。多部门确立联合排查、会商侦查、快速处置、协同推进、司法约谈、问责追究等六大联合执法机制,发出断电通知单14份,制止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对一些执法难度较大的案件,借力“三改一拆”、“三合一整治”等专项活动,环保、工商、国土、安监等部门积极联动,保障执法工作顺利开展。为强化联合执法,制定出台了《慈溪市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方案》,成立慈溪市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联动优势,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结束语
目前,慈溪市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关口,对城市的综合承载功能和支撑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慈溪人正凝聚共识、齐心协力,以智慧和勤恳突破禁锢,力求把慈溪建设成为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宜居宜业和美之城。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