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开始,慈溪市启动实施以市域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为重点的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近22亿元,新建、改建污水处理厂3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3万吨。累计建成污水收集输送管网近1000公里,管网覆盖中心城区和全市城镇建成区主要道路、集中工业区及部分农村。形成了以教场山、东部、北部3座污水处理厂为主的三大相对独立的污水收集和处理体系。
市排水有限公司负责全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及维护。各镇(街道)建立了排水管理机构,由专人管理,全市排水一体化的运行养护体系初步形成。
至2015年6月底,医院、学校、农贸市场、畜禽养殖场、大型三产、污染企业等一大批重点排水户被纳入市域污水治理系统,总数达到8500家,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污水管网建设总量、污水处理率和排水许可证发放量均居宁波市前列,3座污水处理厂年COD削减量近万吨,已占到慈溪市总减排量的80%左右,为慈溪市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电场带来清洁能源
慈溪风电场位于慈溪市东北面,东起徐家浦闸,西至水云浦闸,东西长约11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风电场总投资6.06亿元,共装有33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95万千瓦,是浙江省风电示范项目。
风电场机组采用AW/77-1500-CⅡ变桨双馈异步电机机型,机组单机容量1.5兆瓦,发电机出口电压12千伏,频率50赫兹。风电场所有电能通过主变5万KVA的变电站升压后接入供电网络。
风电场的建成,不仅推动了慈溪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产业结构调整,更带来了明显的环境效益。与相同发电量的燃煤火电相比,慈溪风电场每年可节约标煤3.1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636吨、二氧化氮约346吨、二氧化碳约7万吨,减少灰渣9549吨,节约淡水27万立方米,并减少了排灰废水导致的水域污染。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变废为宝
慈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位于慈溪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89亩,用于处理慈溪全市范围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营采用BOT模式,即企业(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自主生产、经营和管理,政府负责收集、提供垃圾,并对垃圾处置与发电过程进行严格监管。
发电厂建有4台处理规模为500t/d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配2台12MW抽汽凝汽式汽轮机、2台15MW发电机组,除发电外,还负责对工业区进行集中供热。目前,发电厂每年处理垃圾量达55万吨,发电量1.4亿度,供热量23万吨。
近年来,发电厂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完成了烟气脱硫、脱硝、飞灰固化填埋、渗滤液处理系统等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工艺改造,确保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投产运行,彻底解决了慈溪市生活垃圾的出路,真正实现了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目标,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废塑行业整治实现“双清零”
慈溪市的废塑料加工产业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经营方式粗放,对生态影响十分突出。为彻底根治这个顽疾,慈溪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举全市之力开展了废塑料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慈溪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了严格的整治标准与考核机制。市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并带队到镇(街道)督查工作。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成6个工作组进驻重点镇(街道),进行全天候巡查整治和联合执法。在强大舆论声势和快速工作推动下,实现了非法违法废塑料加工经营“双清零”目标,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为确保快速有效完成整治任务,慈溪市还进行了多种创新探索。创新实施了第三方监管机制,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在全市范围暗访巡查,严密监控废塑料反弹现象,弥补日常监管存在的不足,让非法企业防不胜防。创新废塑料清理表单管理制度。针对多数反弹案例是因为经营户有原料储存的情况,清理原料时采取表单管理办法,对经营户储存的原料进行全程登记跟踪,规定原料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最后清空。这一措施成功压制了反弹势头。
在严厉打击非法废塑料经营户的同时,对持证企业也加强了监管整顿和淘汰,以环保、税收、消防、安全生产等各种手段倒逼关闭一批,淘汰一批。同时,制订了废塑料行业规范提升方案与验收标准,通过控制总量、优化规模、严格标准,坚决淘汰落后加工产能和生产方式,实现工艺升级、技术升级、装备升级、环保标准升级的目标,彻底根治废塑料行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补偿保“水缸”安全
为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慈溪市在浙江省率先出台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