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针对2013年对杭州环境状况的整改行动
市场动态

针对2013年对杭州环境状况的整改行动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高婷婷 日期: 2014/6/5 8:58:37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美丽杭州”这一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根本出发点……

八、专栏

(一)五水共治(治污水)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治污水作为五水治理首要任务,认真落实清水治污工作相关举措,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重点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源保护等工作,打造和“美丽杭州”相匹配的格局稳定、功能健全、质量优良的水生态系统,实现“小河清清大河净”的目标。建立健全治水工作机制。出台杭州市“清水治污”专项行动方案。按照省政府要求,编制出台市、县两级河长制实施方案。市委书记任总河长,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分别担任22条省级、市级和重要区级河道的河长,明确市级相关部门为联系部门,落实河道沿线区、县(市)政府责任。扎实推进城区水质改善。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截污纳管工作。新增污水管网190.41公里。七格四期、提标改造及污泥处置工程设计总平布置初步方案完成编制。综合运用截污纳管、清淤疏浚、引水配水、生态治理、综合养护管理等手段,改善城市内河水质。通过实施截污纳管“233”工程,完工截污纳管项目300个,合计截污水量30039吨/日。全市共消除黑臭河道30条、打造生态示范河道5条、清淤疏浚河道33条(段)、52公里,清淤工程量达60万方。打通丁桥五会港、下城沈家河、西湖一号河、江干横四港等4条断头河流。加大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工作推进加快。完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基础调查,组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出台了技术规范、验收考核标准、长效管理办法和资金补助政策。启动全市38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设施建设,完成260个。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治理农村河道156条、315公里,重点治理建德大洋溪等12条(段)101公里。取缔部分小散养殖场(户),禁养鸭子343万羽,占养殖量的50%以上。禁养生猪13万头,生猪饲养量为338万头,比上年减少38万头,减少10.1%。完成60个畜禽养殖减排项目治理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7%以上。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印染造纸化工电镀行业整治。全市关停重污染企业158家,完成整治提升企业108家。全市156家电镀企业,已关停69家、搬迁入园48家、原地整治提升21家。积极推进刷卡排污工作。建成市级刷卡排污平台,富阳市45家企业刷卡排污系统投入运行。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群众投诉集中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安全隐患开展夜间突击“飞行”检查,重点打击偷排、漏排、超排、偷倒等严重影响水环境的违法行为。试点开展上溯交叉执法模式,2013年共组织了3次大规模市县联合执法,出动人员500余人次,检查企业160多家,加大了钱塘江和苕溪两大流域的监察执法力度。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

紧紧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三大体系建设,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稳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至2013年年末,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比上年削减3.52%、3.83%、4.80%、6.58%,为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市政府与各区、县(市)政府主要领导签订减排责任书,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着力推进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全年实施减排工程项目359个。加强减排预警机制,及时对全市减排形势进行分析,对上半年主要污染物不减反增的地区下达红色预警、对没有达到时间进度要求的地区下达黄色预警,并对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的重点减排项目单位实施暂停新建项目的审批、限期停产整治、限电限产等应急措施。开展减排监察督察,市减排办组织相关部门对市级部门和区县市开展减排督察行动,督促七个区、县(市)年度污染减排计划项目的有效实施。完善污染总量控制机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13家企业在市产权交易中心开展排污权交易,成交化学需氧量269吨、二氧化硫55吨。制定实施《杭州市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基本完成全市国控、省控235家和48家废水废气重点排污单位刷卡排污监控端建设。推进杭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程,形成《环境整治新增典型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及“城市大气PM2.5防治工程”、“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农村水环境整治”三个子方案,包括3大类9小类30个项目。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杭州市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

(三)“无燃煤区”建设

制定并下发《杭州市“无燃煤区”建设实施方案》(杭政办函〔2013〕75号),明确各地、各部门工作任务,计划在2013-2015年三年内,通过实施关停、搬迁、改造(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改造)等措施,将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和萧山区、余杭区、桐庐县、淳安县、临安市、富阳市、建德市的建成区基本建成“无燃煤区”,共涉及55家单位近80台锅炉的改造(不含农业)。切实加大对燃煤锅炉淘汰和改造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实现与脱硫脱硝改造补助政策的衔接,确定了市级财政、区、县(市)财政及企业按总投资的3:4:3比例承担的补助原则。截止目前,主城区已有46家企业56台锅炉完成改造,半山电厂即将完成一台燃煤发电机组关停,明年将关停另一台,届时将减少煤炭消耗量70万吨左右,萧山电厂计划要求在2015-2017年关停。

(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

电镀行业进入扫尾阶段,制革、印染、造纸、化工等四大行业整治提升得到有序推进。在重点地区萧山、富阳及建德等地共召开4次重污染整治部署会、督查会和推进现场会。市环保局开展了8轮16个组夜间执法检查,对列入淘汰关停、整治提升名单以及群众投诉较多的企业进行现场执法监督。多部门联合督查,以“上溯交叉执法”检查的方式开展,按“下游查上游,上游督下游”的原则进行跨界交叉执法检查,并及时通报预警。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在市环保局网站全面公开了四大行业“三个一批”企业整治状态信息,接收公众监督。至年末,全市拟整治的761家制革、印染、造纸、化工企业完成301家,四大行业整治总完成率39.6%;关停淘汰企业187家,原地整治提升企业107家,搬迁入园企业7家。基本完成电镀行业整治扫尾工作,涉及电镀整治的8个区域全部通过区域(阶段性)整体验收。

(五)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

致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全面启动“美丽杭州”建设。中共杭州市委通过建设“美丽杭州”的决议,制定实施纲要、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实施方案,系统规划“美丽杭州”建设路径。在召开的市十一届六次全会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被列入“杭改十条”主要内容。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变革与转型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杭州)年会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在桐庐召开。生态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杭州市本级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技术评估,余杭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区验收,江干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核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市工作,实施《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0-2020年),落实《“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重点任务责任分解细化表》和年度工作任务。推进临安、桐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淳安、西湖、余杭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至年末,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区、县(市)命名验收和技术核查共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77个;建成省级生态区(县、市)6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131个;建成市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159个,市级生态(文明)村790个,整体创建比例和进度均位于全省前列。

(六)“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

2013年,杭州市坚持“三年卓见成效、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标,围绕6大领域29项工程,全力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着力打造“美丽杭州”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整治成效初显。至年末,全市拆除各类砂石码头36个,完成64个已拆除码头的生态修复和7座保留码头的生态化改造;关停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企业12家;关停化工、电镀、印染、造纸、铸造等企业99家,完成6家化工企业重组转型,关停15条电镀生产线,桐庐55家石材企业通过整治验收、3家搬迁,富阳关停55家造纸企业的60条生产线;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污水管网92.16公里,改造烟囱19处;推进两岸生态景观建设,完成2个码头建设,启动和续建5个码头,建成两岸生态景观带75公里、绿化150万平方米,建成沿江景观道路57公里,创建8个“精品村”,建设绿道150公里、驿站10处、旅游码头6个;推进岸线生态修复,治理矿山4个、坟墓4128穴、沿线河道综合治理140公里,并实施了一批生态农业项目;注重人文景观建设,完成20处农村历史建筑修缮,出版发行《“三江两岸”文化集粹》序列丛书。

(七)半山及北大桥地区环境综合整治

2013年,杭州市启动新一轮半山和北大桥综合整治。按照“完成一批”、“扫尾一批”、“启动一批”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市属以上企业的关停搬迁,先后完成了杭州大自然、蓝天环保、永明树脂、万里化工、邦特油墨等5个项目的厂房、设备拆除、退役环评,关停民生药业、赛诺菲制药、欧文斯科宁、朱养心药业等企业,杭州炼油厂从4月10日开始设备检修停产。杭州油漆厂完成废气治理,杭州澳医保灵有限公司实现原料药合成部分的关停。杭州化工原料有限公司已停止危化品储存,杭州危险品转运站提前一年完成关停整治任务。关停区属企业10家,区域内一大批环境风险源得到彻底清除。通过关停转迁和治理污染企业,该区域全年削减废水排放85.2万吨、废气2.75万标立方米、固体废物0.94万吨,减少危险化学品存储、使用15万吨。

(八)空气质量指数AQI监测与预报预警

从11月1日起,试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范围扩大至全市各区、县(市),各监测点的PM2.5、SO2、NO2、PM10、CO、O3等6项监测因子的小时浓度及分指数(IAQI)、空气质量指数(AQI)在省环保厅平台实时发布。市环保局与市气象局签订数据共享、共同研究的三年合作计划。研究制定杭州市灰霾天气预报预警方案,制定发布《杭州市区空气质量(AQI)预报业务暂行规定》,于12月5日起向社会试发布“24小时空气质量预报”。

(九)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国家、省、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认真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完成9308个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否决140个污染严重、与区域环境不相协调的建设项目。市级完成2个规划环评评审,58个市区各类经营性土地出让前环境影响初步分析备案,3个市区搬迁退役企业土壤专题评价备案。严格执行重大项目、敏感项目集体审议制度,实行专家审查、公众参与制度,依法依规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取消、合并行政许可、非许可事项7项,削减率超过50%;对涉及民生、基础设施的公益项目、污染较轻的部分建设项目和部分区域按规定实行豁免审批、审批权限下放等举措。继续加大对浙商项目、十大产业项目、省市重点工程项目的环保服务力度,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实施项目的动态化管理。

(十)环境法制建设

加强环境立法工作。《杭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杭州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修改)分别列入杭州市2013年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立法调研项目,并开展《杭州市环境教育条例》立法调研。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对11个环保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法律审查。制定出台《杭州市环保局重大行政复议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杭州市环保局行政败诉案件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八项工作制度。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加大环境违法综合惩治和媒体曝光力度,积极推进网格化和精细化试点,充分运用“移动执法”提高执法效率。

(十一)环境监察执法

全年出动执法人员82588人次,检查企业31354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927件,其中移送公安案件6个,拘留11人,有效震慑环境违法行为。根据全市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抽检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分级管理和明确属地管理职责。市监察支队全年共抽检企业210家,其中不合格企业13家,立案查处7家,合格率为93.81%,较上年上升了3.26%。

(十二)环境应急演练和应急管理

建立杭州市环境应急专家、应急物资管理制度,确定16名废气、水处理等方面的权威应急专家,明确应急物资管理的职责分工和物资的储备、调用、补充等。完善全市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修订《杭州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操作手册》、《杭州市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操作手册》等应急管理文件,制定《企业环境应急管理规范要求》、《杭州市苕溪流域水质异常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应急联动工作规范》等多项应急管理指导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沿江沿河环境风险企业、环境安全重点监管企业、过往事故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抽查70余家次,排查环境风险源企业225家。组织开展专项稽查、定期巡查企业1985家次,整改环境安全隐患205处。12月4日至12日组织开展了代号为“金盾1号”的突发环境事件检验性演习,在临安、余杭、萧山、淳安、桐庐、建德、富阳开展7次突发环境事件实战演习,属地政府及企业共300多人参加,有效检验和提升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十三)环境信访提案办理

畅通群众环保诉求渠道,出台《杭州市环境信访调处反馈和督查规范》,着力提高信访办理质量,推动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全年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总量14372件,比上年增加49%。全市接待市民来访155批次332人次,开展局长信访接待日活动12次。开展110应急联动和数字城管工作。所有信访件均及时办理并反馈,妥善处理多起集体访、重复访,没有出现严重的越级上访事件。信访办满意率抽查回访,反馈满意率为97.4%,较上年同期96.3%提高了1.1%。收到涉及环保工作的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2件,全部按时办理完毕,并全部按要求上网公布,按时办结率、面商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均达100%。

(十四)环境信息化建设

根据环境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围绕“数字环保”、环境信息一体化建设,以信息网络建设和能力建设为基础,以环境保护电子政务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应用效能为核心,及时启动智慧环保规划咨询、内外网门户升级改造、环境中心数据库(一期)、排污费征收全程信息化、信访和有奖举报热线语音平台和系统硬件支撑平台项目,全面完成移动执法一体化、污染源一源一档、环境应急地理信息系统(一期)等项目的建设和系统完善。立足全局业务工作,做到信息化工作既保持适度超前,又能紧密联系环保工作实际,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需要一块,建设一块,用好一块,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化促进环境管理的能力,圆满完成年度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逐步实现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的跨越。

(十五)环保宣传教育

策划组织省、市纪念“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市民摄影节、“酷中国——全民低碳行动计划”等20多项环保活动,参与者数万人。在杭州市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900余篇(条),在杭州电视台《生态杭州》栏目播出52期、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环保之窗》播出250期、出刊《杭州环境》6期。在地铁广播、公交广播、公交站点显示屏广泛开展环保公益宣传。围绕自来水异味、空气环境质量等,组织媒体见面会6次。全年创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个、绿色社区35个、绿色家庭30户,市级绿色学校50所、绿色医院10家、 绿色文明号15家、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5处,评选市级环保小卫士31名、绿色家庭100户、优秀环保志愿者10名。全市获得各类全国环保活动示范社区或优秀学校9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先进个人16名、优秀组织单位1个,获得各类学生环保竞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先进个人1名、优秀组织单位1个,并获得“第十三届狮子会国际青年交流征文比赛”第十名。举办杭州生态市建设成员单位和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及生态办主任生态文明建设研讨班、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环保志愿者、网评员等培训班,并赴市委党校中青班、学校、社区、企业、农村等开设环保讲座,参与者近万人。从2013年开始把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班次。编辑出版《杭州市学校环境教育优秀案例集》,全年共发放《美丽杭州,我们在行动》漫画宣传册、宣传海报等各类宣传资料3万多份。加强对民间环保组织、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和高校环保社团的指导和扶持,指导总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杭高校绿色论坛等活动。入选“2013年浙江环保民间力量先锋榜”年度搜索发布活动20强个人1人、团队1个。

(十六)环保科研

注重环保科研管理及应用,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杭州市备用饮用水源主要污染因子解析及水质安全评价》等6个项目被列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重度灰霾天气污染类型解析及应对措施研究》被列为市科委重大课题,《水中氰化物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研究》等2个项目被列为省环保科研专项。积极推动杭州城市下垫面与通风廊道关系研究、钱塘江特征污染物研究课题的开展。继续做好水专项工作,国家“十一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城市景观湖泊-杭州西湖水质改善与水生植被构建技术及工程示范》通过国家验收,水专项“十一五”课题《太湖流域苕溪农业面源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和国家预验收,完成《杭州市主要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快速调查及其环境管理对策研究》等10个课题验收。《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获2013年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环保科技一等奖,《杭州市典型场地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等2个课题获2013年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市控制大气污染保障空气质量措施研究》等4个课题获省环保科技三等奖。

(十七)环保科技人才培训

成功举办2013年杭州农村环保高峰论坛,完成了论坛成果汇编,发送到省环保厅以及杭州都市经济圈环保系统领导,并通过《杭州环保信息》向市委市政府上报论坛成果。借助杭州市环科院“院士工作站”积极开展以人才培养和专业交流为目的的学术活动,开展知识培训讲座3次,内部短期培训1次,培养建站单位员工150人次并组织参与杭州市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活动-杭州湖泊与河道生态修复研讨会,参加中国土壤环境学会组织的第16届土壤污染修复与风险评估技术研讨会、全国Ⅱ类水体水色遥感研讨会、Esri中国培训中心的ArcGIS培训,参加环评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举办了“大气灰霾监测与研究”等5项专题技术培训,110人次参加,并派员参加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研讨会”、“城市湿地学术研讨会”等技术培训会议。

(十八)都市经济圈环境共保

杭湖嘉绍四地积极开展都市经济圈环境共保工作。修改完善《杭州都市经济圈环境共保规划》,并于2013年1月获省环保厅批复。8月23日,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环境专业委员会2013年工作例会在杭召开,本年度执行主任方杭州和上年度执行主任方湖州环保局进行了交接,四市环保局长就环保工作区域联防联控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签订杭州都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杭州都市圈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余杭区、萧山区、德清县、海宁市、绍兴县等相邻辖区的环境监察大队,对杭绍、杭嘉、杭湖边界区域边界的涉废气排放企业进行了交叉执法检查。出台《杭州市苕溪流域水质异常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应急联动工作规范》,将苕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都市圈共保工作的重点任务,与湖州和德清方面进一步加强协作。

推荐阅读:

河北:首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开审第一案

陕西:安康城乡因环境而美 群众因生态而富

山西:晋源实施三大工程修复生态环境

天津:大力开展“四清一绿”行动 改善人居环境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四叶草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