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环境
2013年市区声环境质量比上年略有改善,生活和交通噪声依然是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一)区域环境噪声
2013年,杭州市区的区域环境噪声为53.7分贝,质量等级为较好。市所属其他区、县(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均为较好。与上年相比,市区及五县(市)区域环境噪声强度均保持稳定或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功能区噪声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对2013年杭州市各区、县(市)各类标准适用区噪声状况进行评价:桐庐县、淳安县、临安市、富阳市、建德市标准适用区噪声达标情况好,各类标准适用区昼间和夜间噪声均达标;杭州市区各类标准适用区昼间噪声均达标,夜间各标准适用区夜间噪声超标1.5~4.5 dB(A)。
(三)道路交通噪声
2013年,杭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为65.3分贝,五县(市)道路交通噪声为64.0~67.4分贝,质量等级均为好。与上年相比,市区及五县(市)道路交通噪声值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四)措施与行动
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绿色护考”专项行动。在《杭州日报》上刊登《杭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加强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管理的通告》。加强全市夜间施工管理,承担跨区域建筑施工夜间作业证明的核准,每日汇总城区夜间作业证明并发布公告。2013年,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共出具夜间作业证明125件,汇总城区分局夜间证明情况并在网上发布夜间施工公告126期。
五、固体废物
(一)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2013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05.66万吨,综合利用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650.61万吨,综合利用率92.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2.83万吨。
2013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08万吨,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处置,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
2013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14.48万吨,综合利用5.07万吨,无害化处置9.05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1.5万吨,无害化集中处置率100%。
(二)措施与行动
创新管理手段。2013年度我市创建危险废物达标企业218家,大力推进固废动态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以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为核心的刷卡转运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废物的全过程监控。已形成了7个危险废物、1个污泥转运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闭环监控环节,有效地推进固废管理动态化、可视化、信息化。积极探索开展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推进庆丰农化、东风杭汽,长河化工等地块的修复工作;抓好新化学物质增补申报、有毒化学品进口和限制类进口废物初审工作。
开展危废管理执法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市危险废物交叉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监察人员200余人次,抽查各类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100余家,严厉打击违法转移、无证经营和随意处置行为,不断提高防范和控制环境风险的能力。
提升固废处置能力建设。全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已达20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总能力超60万吨。已建成污泥处理处置并正式投入使用的设施有16座,设计处置能力已达5500吨/天。
六、辐射环境
(一)辐射环境状况
杭州市有放射源单位184家,放射源1335枚,核技术利用单位708家,金属熔炼企业181家。全市辐射环境继续保持安全水平。
(二)措施与行动
加强辐射安全许可监管。全年审批审查辐射项目23个、辐射项目环评率100%。受省环保厅委托,审批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23份。督促送贮闲置、废弃放射源46枚、放射性废物0.5公斤,送贮率100%。
全面开展电离、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及监督性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全市电离辐射环境监管及监督性监测工作,市本级抽查、抽测120家辐射工作单位,各区、县(市)环保局共计检查辐射工作单位、废旧金属熔炼企业1209家次。全面完成了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及监督性监测工作,完成了对全市范围内广播站、雷达的全面监测,并对18个输变电和8个移动通信基站进行了抽测。
巩固深化“绿色和谐电磁”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了“绿色和谐电磁环境”创建活动,结合“绿色变电站”典型示范项目-横河变电所、“绿色基站”典型示范项目-蒋村花园移动基站创建工作,开展辐射宣传教育,积极调查处理辐射信访。做好核与辐射应急准备工作,重新修订完成了《杭州市突发辐射环境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全年未发生辐射事故。
七、生态环境
(一)耕地/土地资源
根据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一上”数据,全市2013年末实际耕地面积为339.04万亩,超过省政府下达任务6.48万亩。根据全市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划定面积282.71万亩,超过省政府下达任务5.08万亩。2013年我市标准农田实际“上图入库”面积为155.37万亩(其中任务面积152.81万亩,储备面积2.56万亩),达到省政府目标考核要求。我市2013年度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面积共计3.4129万亩,均实行“先补后占、占补挂钩”,补充耕地方案在国土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系统备案;根据2012年度土地卫星图片执法检查成果,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为0.1218万亩,上述两项合计3.5347万亩。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一上”数据显示,补充耕地3.3686万亩,市外购补充耕地指标0.6863万亩,合计4.0549万亩,补充耕地面积达到并超过各类非农建设占用面积。
(二)水利/森林资源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1.15亿立方米,其中,杭州市区为28.82亿立方米,临安市为26.87亿立方米,富阳市为15.33亿立方米,桐庐县为15.63亿立方米,建德市为19.21亿立方米,淳安县为35.29亿立方米。
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596.0立方米,人均年综合用水量为441.4立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为58.6立方米(注:城镇公共用水和农村牲畜用水不计入生活用水量中),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分别为61.7立方米、49.3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人均为48.5立方米。全市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40.3立方米,其中水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84.9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5。全市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27.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6.5立方米。
全市林地面积1755.99万亩,森林面积1635.2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4979.17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4876.53万立方米(比上年净增22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4.77%。活立木蓄积总生长量与总消耗量之比为1.93∶1,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森林植物积累的总生物量7519.37万吨,森林植被有机碳总储量3684.14万吨,固定二氧化碳总量12256.57万吨。
(三)物种多样性
杭州市经鉴定和确认的高等植物有1200余种,分属于155科,其中蕨类植物20科39种,裸子植物8科49种,被子植物127科1100种。 2013年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野生植物调查组在富阳市龙门镇发现细果秤锤树种群,分布面积近150亩,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细果秤锤树种群。(细果秤锤树是浙江特有珍稀濒危物种)
杭州市有陆生野生动物505种,隶属4纲31目109科。其中两栖类28种,隶属2目9科;爬行类42种,分别隶属于3目10科;鸟类354种,隶属于17目66科;兽类81种,隶属于9目24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63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3种;省一般保护动物有157种。中华蟾蜍、泽陆蛙、黑斑侧褶蛙、花臭蛙、华南湍蛙和饰纹姬蛙数量较多,为两栖类优势种;石龙子、蝘蜓、王锦蛇、虎斑颈槽蛇、蝮蛇为爬行类的优势种;鸟类种群密度麻雀最高,其次是金腰燕、白腰文鸟和斑嘴鸭;猕猴、华南兔、黄鼬、黄腹鼬、鼬獾、猪獾、野猪和小麂等为兽类优势种。
(四)措施与行动
物种多样性保护。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野生动植物繁育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有效发挥其生态保护功能。二是通过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野生动物救护及补偿等工作,积极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三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升森林林分质量,构建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四是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发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五是持续开展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对西溪湿地公园内植物植被、鸟类、昆虫、兽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监测,为进一步提升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管理水平打下了基础。
森林资源保护。一是建立和健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全市各地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与乡镇(街道)签订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量化考核标准。二是推进森林扩面提质,强化生态建设。完成更新造林面积15.4万亩,完成平原绿化3.9万亩,完成森林抚育54.9万亩。进一步深化实施85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新增省级以上公益林优质林分7万亩,累计达到555万亩。三是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规范林业执法行为,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加强森林灾害防控,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强化林业基础保障,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四是建立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体系。开展市县联动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为全市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土流失治理。2013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9.75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3条。
四边三化。通过2013年整治建设,“四边三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基本达成整治目标任务。公路“三化”引领示范,全市完成“三清”3730处,完成率89%;完成路面及附属设施整治、绿化提升等建设投资11.9亿元,完成率110%。铁路“三化”进展明显,萧山区完成铁路边整治目标任务的95%;余杭区完成铁路边整治目标任务的80%。河边“三化”成效显著,完成河道综合整治形象进度315.7公里,占计划任务(259公里)的121%。河道边绿化长度211.8公里,河边绿化99万人次以上。山边“三化”有序开展,省级重点矿山治理总面积696493平方米,9个省级重点矿山已完成6个,其余3个均已开工治理。计划建设绿色矿山16个,2013年建成率达到50%。四边“绿化”突飞猛进,全市已完成“四边”绿化530公里(占省计划459公里的115%),绿化面积6357亩(占省计划5739亩的111%)。
推荐阅读: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