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40多岁的深潭口村人蒋忠平,是在电瓶船驾驶员统一考试上。他笑得很灿烂,因为拿到驾驶证书,马上就可以回西溪湿地开电瓶船。他说,对于湿地,即使闭着眼睛都能分清东南西北。
在蒋村乡的王家桥、深潭口、三深、周家村等4个村,像蒋忠平这样“撤村建居”后迁出去的村民有624户。今年“五一”,有115人可以像蒋忠平一样回到西溪湿地重操旧业,或当船公,或当农耕人员,或当服务人员,或当环境保洁人员。他们对西溪湿地的熟悉是没人能比的。在一期工程开放后,39%的岗位被蒋村人包揽了,这是优先安排当地村民就业的一个结果。
对于拆迁安置房,村民们也看在眼里,盼在心里。他们非常高兴地看着13万平方米的蒋村农居点西溪花园和蒋村花园越盖越高。沈华德指着不远处的楼房说,原来的房前屋后都已经变成了竹林。拆迁后,自己家能分到190多平方米的房子。现在是过渡期,在附近租了套房子,有了政府的补贴,自己不用再贴钱。
说起养猪,村民们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离开了西溪湿地,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幸福居民生活。
走出一个“西溪模式”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在摸索中走出一条路子。 2月2日,国家林业局在这里启动了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在保护和利用好西溪湿地的同时,西溪湿地又背负了一个探索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新模式的担子。
当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湿地保护的主流时,对于西溪湿地的综合保护路子,作为国际湿地专家的“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是举双手鼓励的,“西溪湿地完全不同于青藏高原上的原生态湿地。由于有了1800年的人为干预历史,已经演变为次生湿地。不可能像自然保护区那样去对待它,而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道路,通过合理利用促进更好的保护。”
陈克林的想法代表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企盼。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已经坚定地为自己选定了一条道路:根据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和湿地保护与合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