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浙江“千万工程”中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市场动态

浙江“千万工程”中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来源: 新华网 作者:方问禹 许舜达 日期: 2019/1/14 10:34:59
浙江省自2003年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一些乡村走过清晰的“三美融合”脉络,成为率先振兴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中国园林网1月14日消息:浙江省自2003年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一些乡村走过清晰的“三美融合”脉络,成为率先振兴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擦亮环境“金字招牌”

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时光回溯到15年前,逐步富裕起来的浙江农村,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

彼时的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因为竹木过度砍伐,山沟里几乎没了水。而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始改变上万个村的发展轨迹。

不准砍伐树木、不准电枪捕鱼、不准开矿挖石……高家堂村下了决心,将村民多年来的生计列入了“禁止名单”。此外,村里还专门投资130万元修建环境水库涵养水源,建成了湖州市第一个生态公厕,并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应用美国阿科蔓技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乡村。

截至2018年底,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的绿化率达到67%,全村社会生产总值突破9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3万元。

“好环境”是滕头村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其设立的村级环保委员会,对引进的工业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至今已否决50多个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投资项目。

2003年以来,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进程,不断推高标准、擦亮环境“金字招牌”。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31.9%,产业园区以外基本无工业、园区之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地处浙西南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市,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饮用水源地水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空气质量等均处于浙江省前列,成为我国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激发乡村“生态红利”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口,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的纪念石旁,旅游大巴排成排,八方来客川流不息。

“实在不好意思,今天的房间都订满了。”67岁的民宿主人胡领珠笑盈盈地拿出葡萄和冬枣招待,“远方来的都是客,来家里坐一下,吃点水果。”

年轻时的胡领珠在村里服装厂翻鸭毛鹅毛,如今是一名民宿创业者。2013年,在女儿的支持下,胡领珠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还给每个房间取了别致的名字:青山雅轩、绿水山房、白云小筑、红叶民居。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本质上改变了浙江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农村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经济业态百花齐放,“生态红利”不断释放。

2015年10月,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封停了16年的古龙窑重新燃起火苗。窑主金朝军说,如今家乡景美人和、游客如织,他家六兄妹决定从上海、云南等地返乡,复烧“金品古龙窑”,传承祖辈青瓷技艺,还在龙窑边开起民宿。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海拔600米以上纯净无污染耕地、森林资源,正在孕育品牌为“景宁600”的富民生态产业,全县生态产品、休闲旅游等产业搞得风生水起。

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白鹤村村民徐海惠,2015年开起全村第一家咸菜馆,野生蕨菜、笋干、四季豆等腌制的咸菜,当年就带来5万多元收入。在她带领下,白鹤村目前有80多种咸菜包装成精致礼品,线下游客青睐、线上畅销全国。

探索发展“绿色路径”

“40年来,我们创造了生态优势,又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了从穷困到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跨越式发展。”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说。

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十五载建设历程,置于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跨度来看,这实际上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究与实践。

夕阳映照下的松阳县杨家堂村,掩映在古树中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老屋群泛着金光,田间快乐劳作的农民,悠闲自在的游客,还有间或响起的三两声农歌,古村落散发的独特韵味,成为无数人的“诗和远方”。

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修复、文化复兴、人气回流……以老屋等“低级别文物”修复为切入口,松阳传统村落的风貌文脉就此展现新的生机,为乡村绿色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生动实践表明,改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村地区恢复生机、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和先手棋。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认为,近40年来浙江城乡发展形态功能的演变,经历了“裂变”“蝶变”与“聚变”三个阶段。其中,“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驱动整个“蝶变”阶段,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渐显弥合之势。

沿着这条路子走到现在,浙江一些城乡发展正迈向“3.0版本”:从乡村生态修复、旅游业兴起,到资源要素回流、乡村全面复活,再到城乡产业互补、乡村优势渐显。

推荐阅读:

浙江水环境污染防治实践有了规范发展和推广应用

花卉产业的高速发展不应该建立在环境污染上

长春市开展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环境污染困局倒逼应急机制不断完善

(来源:新华网)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