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温岭:设计“凹”型绿化带 建设“海绵城市”
市场动态

温岭:设计“凹”型绿化带 建设“海绵城市”

来源: 温岭日报 作者:吴敏力 孔恩忠 郭恩瑾 日期: 2015/6/15 11:03:38
你听说过“海绵城市”吗?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举个例子来说,下雨时,雨水会被这座城市储存、净化,再加以利用……

中国园林网6月15日消息:如今的温岭的东部新区,正在建设这样一座“海绵城市”。这里将“低影响开发、生态网络、生态补偿”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探索水径流控制、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控、水景观营造和水生态保护,构成了一套独特的“城市生态系统”。

独特的绿化带

你没有看错,绿化带被设计成了“凹”型结构,低于路面,便于蓄水。绿化带的下层,则是多层沙石铺成的过滤层,以便让雨水以更纯净的状态回归到自然水系之中

北区的金塘北路、千禧路,南区的第三街、第四街等10条道路,均按照这样的理念进行设计,构成了一张蓄水大网。还在建设以及规划中的几条市政道路,只要有条件,均被要求采取这种设计。

“传统的排水方式,是雨水直接进入市政管网。这样的弊端,是一旦降水量过大,就会造成泄洪压力。”东部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永进介绍,而采取这种设计,城市雨水管网排放压力变轻了,绿地的灌溉需求也得到了自然满足。小小的绿化带,让城市生态实现了“双赢”。

企业里的“雨水花园”

走进浙江金鸿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的厂区,一眼就能看到漂亮的人工湖。清澈的湖水里,游鱼、水草、细石历历可见,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景观。

“这里的水,全部来自天上。”公司副总李园林往脑袋上空指了指。落在地上的雨水,经过绿化带、沙石层、透水砖过滤,汇入人工湖中;落在屋顶上的雨水,则由虹吸斗收集,净化后储存在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中。

绿地、湖水和蓄水池,构成了一块大“海绵”。雨天储水,多出来的水,可作为日常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天气热时,还可以用于厂房降温。既是景观,又具备实用价值,工人们把这套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形象地称为“雨水花园”。

建设“雨水花园”,已成了企业入区的一道“硬杠杠”。据了解,东部新区管委会在与新入区企业签订出让用地合同时,明确要求将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建设写入合同条款。

目前,东部新区已经有6家企业建成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初步统计,雨水收集有效容积达6900立方米,年可利用雨水近7万吨。另有7家企业已经完成方案设计,正在建设这一系统。

保护湿地这块“海绵”

大量湿地,是东部新区这座“海绵城市”的基础。早在编制规划时,建设者们就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地貌,使这一区块的水面率保持在12%以上,同时保留了占地5.76平方公里的龙门湖生态湿地。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在企业建设过程中,推行‘生态、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建设理念。”东部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每一个项目入区前,都要由专家集体评估论证,对企业的产业、产值、税收、设备、能耗、环保等12项指标进行现场量化评估,以期从根源上控制环境污染。

对于已入园企业正常排出的工业废水,东部新区有很严格的要求。

东部新区污水处理厂的西侧,占地80亩的人工湿地正在建设之中。芦苇、花叶芦竹、香蒲、花菖蒲……各种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及微生物、微型动物将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用以吸收、分解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届时,尾水经二次处理后,将能达到四类水的水质标准。

推荐阅读:

探访济南海绵城市建设 旅游路建1.2公里透水绿道

热词:“海绵城市”修复城市水生态

武汉建设海绵城市成为水生态文明的示范样本

南宁:今年起打造国家“海绵城市” 规建六大示范区

(来源:温岭日报)

编辑:发财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