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成景观,农村成景区,农户变商户”。在浦江县前吴乡民生村,村民在山坡梯田种下500多亩油菜,这片油菜花田被修剪成各种卡通图案。“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开之际,这里便成了市民游览赏花的胜地。”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说。
而在离民生村不远的罗源村,号称“中国彩色第一村”,在尊重村民意愿前提下,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馆专家指导,将原本黄皮的房子(红砖裸露房)粉刷成七彩色,吸引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图片在网上传播开,引来一群艳羡之声。
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思路,浙江各地还在串点连线、连线成片上下功夫,发展山水特色型、农业观光型、乡村民宿型、养生养老型、历史文化型等乡村旅游项目,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巧借山水、盘活资源,优美的村庄环境,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为浙江各地农村经营村庄开创了新的机遇,“美丽乡村”孕育出多彩多姿的“美丽经济”。
以原汁、原味、原生态为卖点,桐庐启动“乡乡有民宿”计划,一年多时间,已经形成20个民宿示范村,有14个乡镇做到了“乡乡有民宿”。初步统计,桐庐全县民宿床位总量超过6000张,占到全杭州地区民宿数量的四分之一。
龙门村所在的齐溪镇,全镇已有经营户120户,床位1200张。去年为齐溪镇创造了1300万元的旅游收入。
建德市利用新安江、富春江、兰江的丰富水资源,综合规划沿江两岸旅游业态布局,重点推进沿江旅游带、新安江温泉和国家级千岛湖源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盆景”变“风景”,“苗圃”化“森林”。一处处变化的背后,还可以看到浙江农村转型及背后的规划布局,花果经济、苗木经济、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摄影写生、寻根探史,民宿避暑、运动探险、养老养生,让绿水青山成为城里人热门的度假目的地。
据统计,到2014年年底,浙江全省有农家乐休闲旅游村856个、乡村旅游点2336个。201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超过6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这其中,乡村旅游的贡献功不可没。
在浙江省领导看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去年年底,浙江省委修订出台的《关于改进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导向。
今年2月,浙江对26个欠发达县正式“摘帽”,取消了对这26个县的GDP和工业经济考核,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同时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出境水水质、森林质量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
考核的“指挥棒”指向绿水青山,换来的是各级政府对环境换发展的“零容忍”。开化县县委书记鲍秀英说,不再只盯GDP后,污染企业关、停、退,污染项目一律拒收。
去年,全省6大重污染行业和各地自选行业的整治提升,关闭企业2.5万家。近年来,仅衢州市否决的不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就有100多个,总投资数百亿元。
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绿色产业,用生态建设倒逼经济深度转型。由此,浙江经济产业结构逐渐变“新”、发展模式逐渐变“绿”、经济质量逐渐变“优”。
据浙江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53亿元,增长7.6%。工业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全省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7%,实施工业节水、治污关联技改项目141个,年节水约达2000万吨。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