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找准重点促转型 两美浙江是追求
市场动态

找准重点促转型 两美浙江是追求

来源: 中国环保在线 作者: 日期: 2015/4/28 10:22:20
“环境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问题。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期待相比,当前生态环境状况仍不尽人意,我们绝不能让生态环境拖了全面小康的后腿。”在日前举行的厅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上,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告诫全省环保系统……

中国园林网4月28日消息:“浙江省有望于2015年实现全面小康,较全国提前近5年。”2014年年底,在杭州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浙江)全面小康论坛传来的好消息令人鼓舞。然而,踏实严谨的浙江环保人却不敢掉以轻心。

“环境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问题。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期待相比,当前生态环境状况仍不尽人意,我们绝不能让生态环境拖了全面小康的后腿。”在日前举行的厅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上,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告诫全省环保系统。

找准瓶颈求突破 生态铺就小康路

经济发达的浙江,环境瓶颈问题更早地被省委、省政府所关注。

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省份,浙江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前列。以全国1%的土地,承载全国4%的人口,产出全国6%GDP的浙江,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平原河网污染严重,近岸海域赤潮频发,酸雨频次日益增多,污染物排放总量日渐增大,生态环境压力剧增。

作为一个资源小省、经济大省,浙江如何处理好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破除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在思考。

2002年年底,来浙江工作不久的习近平在主持浙江省委全体(扩大)会议时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讲话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其中就包括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时隔一年,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流域部分地区首次爆发蓝藻。

也正是从那年开始,浙江以全省八大水系及运河、平原河网,11个设区市,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为主的“811”全省环境污染整治和环境保护三年行动拉开战幕。

到2007年,全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全面遏制,16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和准重点监管区全部达标摘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率分别居全国第三、第四位,并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

当年,浙江省十二次党代会将“环境更加优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

犹如一场接力赛,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省建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坚定不移地一届接着一届抓,一棒一棒往下传。

2008年,第二轮“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启动。浙江省将重点防治工业污染向全面防治工业、农业、生活污染转变,基本解决各地突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2011年,浙江省又启动了新一轮“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五年行动,从全面推进环境保护转为立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来。

不看数字重感受 找准重点促转型

小康不小康,数据来说话。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根据测算,2006——2011年,浙江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度从82.3%逐年升至92.6%。

2013年,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国家统计局对这一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由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五大方面39个一级指标构成。

2014年3月,浙江省统计局正式发布《浙江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评价》。根据最新指标体系测算,浙江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水平逐年提升,2010年小康指数首次提升至90%以上,2012年小康指数进一步提高至95.82%,比全国平均指数高12.27%,居全国第三。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2012年,浙江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源环境指数为96.81%,且连续5年达到90%以上。

看起来,生态环境指数不但没拖后腿还略高些。2012年,浙江离实现全面小康,貌似已不远。

统计部门较为谨慎。“正因为小康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有不一样的内涵和标准。因此,本监测指标体系测算的小康指数只反映小康建设的变化趋势,而非小康的实现程度。”浙江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分析,随着生态省建设的深入实施,浙江省能源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但是,过度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真正转变,空气、水、土壤等方面污染压力仍较大。反映生态环境指数的单位GDP能耗、用水量、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环境质量指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项指标中,环境质量指数在2010年后出现了小幅下降,且离全面小康目标值相差较远,特别是其中水环境质量令人担忧。2011年,因省控监测断面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从171个增加到221个,地表水达标率下降较为明显。

这一担忧很快变为现实。

2013年年初,浙江温州等多地出现网民“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呼声,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没多久,“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爆发,环保被推到风口浪尖。

大江大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身边的小河小沟却仍然黑臭,这怎么行?

编辑:橡皮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