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行动
建设省级森林村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镇海大力推进美丽乡村行动,在农村中大力倡导森林村庄创建,开展村庄“三沿三口”绿化工程和庭院“五有”绿化工程,建设进村道路景观林、村庄河道生态林、村内公园休闲林、房前屋后果树林、村庄周围环村林、农田路边网格林等6片林。同时,按照森林村庄创建标准,多种乔木树种、多种乡土树种、多种珍贵树种,大力营造森林景观,推动村庄绿化向森林提升、向生态转型、向自然发展,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特色森林村庄。通过努力,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成功创建4个省级森林村庄、32个市级森林村庄。
不少村庄还建起了自己的长效管理制度。“工作到户”“责任到人”,村干部分片管理,每家每户都肩负起爱护花草树木、维护环境卫生的任务。河道、绿道都有专门的保洁人员,还制订了具体的管理制度。镇海区创森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如今村民的绿化意识也提高了,许多人在自家屋前屋后建花园、养绿护绿已经蔚然成风。
生态防护林有什么作用?
生态防护林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生态功能。通过大规模进行生态造林,镇海的小气候环境有所改善。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杀菌、滞尘、减噪、防风,净化了空气,滋养了土壤。2008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经过一年时间,对镇海4条林带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科学的定量评估,在固碳释氧、降温增湿、降解污染物、保持水土、阻滞降尘、减噪、降低空气含菌量、增加负氧离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生态效益达5.6亿元。
二是景观功能。生态林带位于镇海规划城市的中心位置,通过对城镇村庄、交通要道附近和林间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的林相改造,增加林相的层次感、色彩的丰富度,使生态林带逐步转变为城市风景林。
三是休闲功能。镇海在现有林带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了一些改造:在村庄附近建设一批小型休闲公园和健身步道,增加农村休闲绿地和公园,为村民提供户外休闲活动场所,提高生活情趣,推进城乡一体化。
什么是古树名木的“电子管家”?
镇海城管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对古树名木实行智能化管理,使该区的47棵古树名木有了“电子管家”。
“电子管家”由三部分组成,即监控管理系统、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手持移动端、RFID电子标签。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先将每棵古树名木建立电子档案,再通过把树木信息植入RFID电子标签中,由园林巡检人员通过专业移动RFID设备对古树名木进行巡查,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实时反馈给智慧城管中心;智慧城管中心通过电子地图定位该古树名木,查阅现场反馈信息,发现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快速处置。
“立体绿化”有什么好处?
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铺贴于各种构筑物上的绿化方式。立交桥、建筑墙面、屋顶、门庭、阳台、栅栏、枯树都可以成为绿化的载体。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绿化空间十分有限,立体绿化无疑是增加城市绿化空间的一个好办法。同时,在热岛效应十分明显的城市,立体绿化可给建筑物降温、为城市“解暑”,清洁空气、降低噪音。
今年5月,投资20多万元的镇海钟包立交桥墩垂直绿化建设项目正式完工。镇海区园林处对钟包立交88个大桥墩、44个小桥墩进行垂直绿化,共植爬山虎幼苗6000多株。幼苗成活后,1年可长1米,2年内可看到绿色“擎天柱”的成型效果。
镇海的“森林游步道”有什么特色?
镇海利用区域内河岸绿化、生态林带、道路绿化和山区森林等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绿道系统研究,建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森林游步道。规划依托甬江、中大河、沿山大河、望海路两侧形成“8”字形的主干绿道、依托生态林带形成从东外环到九龙湖景区的田园绿道、结合九龙湖山区四大水库环湖道路和山上的登山步道建设健身绿道。
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登山健身步道于2013年正式启动建设,共完成步道建设50多公里。
推荐阅读:
(来源: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