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绿水青山绘长卷——美丽浙江建设综述
市场动态

绿水青山绘长卷——美丽浙江建设综述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苏靖 日期: 2014/5/22 10:27:02
十多年来,浙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历届省委一任接着一任抓,从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到到建设生态浙江、美丽浙江,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园林网5月22日消息: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绿水青山是大自然对浙江的珍贵赐予,是浙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十多年来,浙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历届省委一任接着一任抓,从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到到建设生态浙江、美丽浙江,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经济方兴未艾,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生态家园和谐共建,生态文化欣欣向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幅秀美的生态文明长卷正在浙江大地徐徐展开。

一步一个脚印,生态环境居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凭借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先发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然而,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浙江率先从“成长的阵痛”中觉醒。浙江从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日益壮大的经济实力、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新期待等现实基础出发,在全国较早地开始探索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

2002年,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浙江”。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

2010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2011年,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

2012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作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六项主要任务之一。

既层层递进,又一步一个脚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浙江把加强污染整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以环境质量的改善取信于民。

2004年10月,一场席卷全省的环境污染整治大会战——“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在浙江打响。“8”指的是浙江省八大水系;“11”既是指全省11个设区市,也指当年省政府划定的区域性、结构性污染特别突出的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

2008年,“811”环境保护第二轮3年行动启动;2010年6月,再度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五年推进行动……连续三轮“811”行动让百姓切实感受环境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理念逐渐在浙江扎根。

建设与治理同步:70亿元用于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14亿元用于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资250亿元对万里清水河道实施疏浚、截污等工程;每年新建100个镇(乡)级污水集中处理厂;350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2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1500公里……

在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万里清水河道”、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程持续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城市,浙江率先实现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率先建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能力显著增强。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废矿复绿、水土保持、公路绿化、清水河道、湿地保护、自然区保护等一个个大手笔次第展开。 浙江人的家园更美了。全省环境质量自2007年实现转折性改善以来,持续保持稳中向好势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发挥生态优势,生态和经济双赢

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绝不允许“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方式。浙江努力发挥好生态优势,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推进生态建设的根本性举措。

2012年数据显示,浙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数是国家任务的近24倍,部分行业完成淘汰落后产能指标超过国家任务4至6倍,共腾出土地资源12744亩,为绿色产业、绿色经济腾出发展空间。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同时,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2003年至2012年,浙江实现了年均15%的GDP增长,而万元GDP所对应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强度,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48.68%和44.35%。

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园区)完成生态化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实施生态化改造。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环保压力变为发展动力,开展科技创新、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生态倒逼之下,企业逐步走上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路子,实现美丽蝶变。经过整治,全省200多家铅蓄电池企业减至几十家,利税却大幅增长。生态工业、生态循环农业、现代林业园区、现代渔业园区、生态型服务业……风生水起。

各地的环境准入关更严了,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省否决的“两高一资”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达上千个。

各行各业在转型:从重工业轻生活向工业与生活并重转变;从重城市轻农村向城乡统筹一体化转变;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重污染防治轻生态保护向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转变……

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转型”。如今,生态县建设如火如荼,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各地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多年前,安吉为摘贫困帽,曾引进一些污染重、能耗高项目,生态立县战略确立后,生态不断改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现在这个山区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早就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县财政增幅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 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浙江以生动的实践,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探索制度创新,建设生态文化

2年前,浦江等4个县市因2011年度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被通报,不合格的县市最高被罚500万元,成绩优秀的城市获百万元重奖。对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进行考核是浙江的环境制度创新之一。

2005年浙江就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近年来这一制度不断完善。如今已在全省所有市县实现了生态环保转移支付。2007年至2012年,省财政累计安排财力转移支付资金66亿元。

同时,我省还建立健全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2007至2011年,省财政累计安排财力转移支付资金51亿元。。

2004年,浙江首次将万元产值主要原材料消耗、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万元产值“三废”排放总量等指标引入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对那种不顾环境容量、拼资源能源,偏离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坚决亮出了“红灯”。

凸显生态要求的考核体系,真正落实了各级政府的生态建设责任,成为浙江迈向生态文明的一个风向标。

近年来,浙江不断探索生态制度创新。

多年前,嘉兴一家染整企业的总经理顾先生曾为建中水回用设施无奈卖掉自己的别墅,但不久前,他的企业减排的每年50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通过当地的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交易,获得了数百万元的收入。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相关规定2009年出台以来,如今全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已达数十亿元规模。

作为全国试点省份,从2010年起,浙江开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并率先在全国建立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制度;推进海洋生态损害赔(补)偿探索;推行“林权IC卡”制度……一系列市场化要素配置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引导着各类市场主体主动承担起生态建设的责任。

制度,引导生态文明渗透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越来越多人的行为方式。浙江将每年6月30日定为“生态日”,成为全国首个设立生态日的省份。 中科院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均显示,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国前列。

推荐阅读:

我国北方第一大湖:水位持续上涨 生态保护升级

武汉投资3亿元启动规划首个中法生态城

谈舌尖上的美食与生态问题

携手开展援疆生态扶贫公益项目

(来源:浙江在线)

编辑:郁金香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