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马以:实施生态优市 创新机制体制
市场动态

马以:实施生态优市 创新机制体制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日期: 2014/5/21 9:58:30
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战略部署,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全力实施“生态优市”方略……

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太湖南岸,区位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有良好基础和条件。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湖州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

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战略部署,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全力实施“生态优市”方略,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第一,坚持纲举目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发展,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跨越。我们自觉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在目标上体现特色性,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从2003年起,先后作出了建设生态市、打造美丽湖州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在规划上体现系统性,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各类规划,先后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总规和低碳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一系列专规,形成了系统性、立体式的规划体系。在举措上体现务实性,着力在发展绿色经济、治理城乡环境、开展生态创建、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求实效。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淘汰落后产能、矿山治理等具体工作中,坚决克服短视行为,时时算好环境账,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坚持标本兼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一是全力打好治水治气治矿组合拳。扎实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对全市7373条河道落实河长制,全力实施“五水共治”,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高度重视太湖治理,投入20多亿元,关停搬迁了太湖沿岸的工业涉污企业;投入3亿元,安置了近200户常年生活在太湖上的渔民,每年减少直排太湖污水60多万吨。今年,启动了总投资近100亿元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四大骨干水利工程。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地表水水质符合Ⅱ~Ⅲ类标准的断面达到90.6%,8个主入湖口水质全部为Ⅲ类以上。强化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率先建立“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对医疗、养殖等废弃物进行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在全国首创动物尸体热解炭化处理。突出“治尘、治气、治烟”三大重点,扎实推进建筑施工和道路运输扬尘、机动车尾气、工业脱硫脱硝等十大治理措施,促进大气质量稳定好转。围绕“减点控量、治污达标”两大任务,铁腕治理矿山,全市建筑石料矿山企业从最高位的612家削减至33家。

二是坚决整治提升高污染行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着力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全力推进蓄电池、印染、化工等高耗能、重污染行业的整治提升,累计关停企业400多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生猪、温室龟鳖养殖实行养殖规模和污染排放“双控”。

第三,坚持城乡统筹,努力建设清丽宜居的人居环境。一是加快打造显山露水亲湖的生态城市。始终做到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开展、与生态保护同步实施。系统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水系整治、山体修复等生态建设工程,先后建成仁皇山公园、梁希森林公园等8个城市主题公园,完成中心城区“五河十岸”60公里水系整治。坚持有效保护与有序开发并重,倾力推进滨湖新城开发建设,建成一批生态旅游龙头项目,努力扮靓扮美南太湖。

二是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与宜业宜居宜游“五美三宜”的总要求,坚持“全域规划、示范带动、以点扩面”,扎实开展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创”,打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全市累计创建美丽乡村44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0.6%,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带11条。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一是建立严格管控机制。认真执行项目、总量、空间“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建立新上项目专家预评估、“6+X”联审、“环评一票否决”等制度,从源头上管住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探索公检法与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强化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设立政府引导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环保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

三是建立生态考评机制。在10年前率先提出“绿色GDP”概念的基础上,推行三级绿色生态考核办法,将绿色GDP纳入对县区和市级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对乡镇按工业、旅游、综合三类进行分类考核,部分乡镇只考核生态。

四是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干部教育必修课,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加强对干部群众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发挥民间环保组织作用,开展“认捐爱心鱼、洁净太湖水”等系列环保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关注生态文明、参与环境保护。

推荐阅读:

山西加速建设森林公园推动生态兴省

武汉菹草疯长影响水质 专家:湖泊生态修复慎用双刃剑

西藏:美化雅砻大地 建设生态山南

广州:今年投20万治理“生态杀手”薇甘菊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珊瑚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