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国内案例———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2. 3. 1 西溪模式西溪模式可概括为:根据国家的湿地公园试点要求,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全面加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积极进行生态系统保护、园区环境修复、法规条例制定等[10- 13]。
2. 3. 2 西溪规划西溪湿地规划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决定了湿地公园的保护规划是一个特殊的规划体系,是一种区域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体系。(1)专项深入参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和《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要求;(2)多科综合湿地公园的规划,是一个地区性的具有特色的生态发展规划系统(包括自然生态规划、文化生态规划、科研科普规划、乡村/社区发展规划、生态经济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等系列),也是一个整体恢复、综合“疗复”的系统规划;(3)区域整合西溪湿地规划,虽然是园区内的规划,但其生态系统也受到园 区外环境的影响,因此西溪湿地的规划必须与周边规划整合与配套[13]。
2. 3. 3 游憩产品和项目的策划西溪湿地游憩产品和项目的策划主要考虑3方面的因素:(1)基于湿地自然生态,充分体现湿地特点。主要项目有陆地和水上湿地自然观光、观鸟、观鱼、观虫等,利用湿地进行自然知识和生态知识的教育,建造了中国湿地博物馆;(2)选择性保留原有民居,西溪湿地是将农居建筑分为搬迁型、控制型和聚居型3种类型来处理,尊重和挖掘民俗。民俗旅游项目包括农居、农具参观,每年开展的柿子节、龙舟节等;(3)放在杭州市城市公园体系中来策划、设计游憩产品,深受杭州市民和外地旅游者的喜爱。西溪湿地通过差异化来实现与城市其他 旅游区的一体化,已经形成西湖、西溪湿地、西冷印社杭州“三西”品牌[14](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