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
市场动态

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中国宁波网 作者: 日期: 2013/6/5 8:54:26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任务之一,标志着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

中国园林网6月5日消息: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任务之一,标志着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社科专家从理论层面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深入阐释,剖析了存在的障碍与问题,提出了应对思路与建议。

责任与公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吉林大学刘福森教授认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有制度上的保证,而“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自然界对人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即“生态价值”(或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具有“公共性”,即同一个自然环境,对于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具有同等的环境价值: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同等的健康生存的环境条件;这个环境如果遭到破坏,也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健康生存,对谁都没有例外。因此,如果某些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就不仅破坏了其自身的生存环境,也破坏了所有人的生存环境,因而就是侵犯了其他人享有这个环境的权利。由环境价值的“公共性”所引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公平原则:任何企业、个人为了经济私利对环境的破坏,都是侵犯了他人享有环境价值的权利,这就是不公平。

从经济价值看,只要一个经济主体拥有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他就拥有处置这个自然资源的权利,因为他无论如何处置这个经济资源(如砍伐森林),都没有损害他人的经济利益,对其他人在经济上都是公平的。西方现代发展观和当代主流经济学,仅仅看到了自然界对人的“经济价值”,而没有看到其“环境价值”,因而它讲的“公平”仅仅是“经济公平”,在经济公平背后隐藏着的环境问题上的“不公平”被忽视了。要解决这种不公平,就必须追问造成这种“不公平”的责任问题:谁为了经济私利破坏了公共环境,谁就应该为此承担侵害他人享有环境价值权利的责任。责任原则就是从公平原则引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则。解决公平问题,必须通过追问责任来实现:谁破坏了自然环境,谁就应该为他的行为承担经济责任,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才是公平的。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入”路径

四川大学邓玲教授提出,党的十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前,进一步探索在“融入”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融入”的具体路径,成为当务之急。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进一步明确“融入”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完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细化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收集整理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模式等,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集、目标集、任务集、行动集、技术集和制度集;在系统要素和结构层面,有针对性地推进深度融入。要对各个建设系统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进行认真剖析和诊断,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承担的任务,因地制宜地设计融入重点和融入方法。这个“融入”的过程是一个生态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绿色转型和质量提升的过程;将生态文明“内化”为百姓的绿色需求,增强融入的内生动力。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内化”成百姓自身对绿色生命、绿色生活和绿色职业生涯的强烈需求,从而转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从根本上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逐步形成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绿色文化;在继承和发扬中不断创新,形成融入的长效机制。

积极促进“绿色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从基本国情看,生态资本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本,生态赤字已经成为中国的最大约束,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中国的最大危机。因此,当前中国最需要“绿色改革”。

绿色改革将绿色和生态视为更基础、更核心的生产力、竞争力,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绿色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首先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优先解决地方政府的“指挥棒”问题,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行绿色价格,优先推进水价、污水处理价、电价改革,实行居民用水、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实行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与国际市场价格挂钩机制。设计和实行绿色财税改革,提高主要资源税税率,开征环境保护税、大气污染税、碳排放税,加快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鼓励绿色投资和信贷。这是利用各类资本的替代性,以日益丰富的物质资本置换十分稀缺的生态资本。绿色投资是专用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投资,并建立相应的统计口径和账户;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贴息等激励政策,鼓励非政府机构投资上述领域;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作用,积极推行“赤道原则”(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基准),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

强制实行绿色技术和标准,创新和开发绿色技术、低碳技术,推行绿色标准技术创新,鼓励引进和使用绿色技术,通过原始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来发展各类绿色技术,包括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建筑技术、节水技术、保护生态环境技术等。制定并强制性执行各类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环保技术标准和标识制度。建立和完善能源生产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开展和推动绿色贸易。充分利用世界节能环境保护新技术,大力发展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产品出口,严防污染物转移;主动进行国际合作,遵守国际环境公约,推动改善全球环境。

推荐阅读:

山东青岛:倡导生态文明 建设美好家园

江苏无锡: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王双: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天津

广东:廉江年内创建423条生态文明示范村

(来源:中国宁波网 )

编辑:小白杨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