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三
在快车道上驰骋了几十年的中国列车,正驶入一个关键路口:既要推动经济更好发展,更要克服资源环境的种种制约。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呼唤着发展路径的绿色转型。
“生态值多少钱?”十八大代表、浙江省安吉茶农宋昌美有着最真切的感受。由于生态良好,安吉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安吉白茶也从一棵单株野生古茶树发展成年产值超过13亿元的大产业,“每到采茶季节,白茶天天流出去,钞票哗啦送进来”。
由于价格高,全县农民种植白茶的积极性高涨,但县里规定,凡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坡一律不准种植,因为怕造成水土流失。“大家也都理解,因为生态一旦毁了,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宋昌美说。
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浙江理工大学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沈满洪接受都市快报专访时说,从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浙江完成了从单一生态环境建设到综合绿色浙江建设的转型,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更是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强大动力。
沈满洪举例说,浙江是全国首个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省份。所谓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指的是资源环境的利用开发受益者,有责任向提供优良生态环境的地区和人们提供适当的经济利益补偿;因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或污染的,责任主体不仅有责任修复生态环境,而且有责任为此对受损者作出适当的经济赔偿。
光是2007年至2011年,浙江省财政累计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资金达51亿元。兼具创新争优精神与“壮士断腕”勇气的浙江,无疑开了全国先河。
经过五年的艰苦探索和大胆实践,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就。据《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2011)》,浙江省位居各省份生态文明指数排行榜第3名。
生态文明提倡人们放弃对数量的追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清晰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接受都市快报采访时说,要实现生态文明,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面临着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在生产上,需要转变成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高效、低污染、低排放的精细生产方式,需要寻求产品的质量和永久利用。在生活方式上,首先要倡导从量到质的改变。“一个人有30套住房,每天也只需一张床睡觉。生态文明,是提倡人们放弃对数量的追捧。”
沈满洪认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合力,需要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协同,做到三方力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政府要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对政府而言,意味着决策应更科学理性。沈满洪认为,浙江早已摒弃了“唯GDP论英雄”的观念,而转为综合考核手段,下一步,还应推进政府机制创新,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主体功能定位,注意采取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方式。
同时,政府还要有效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形成总量控制等别无选择的强制性政策、排污权交易等权衡利弊的选择性政策、环保教育等道德教化的引导性政策等“组合拳”。
作为民营企业发达的省份,沈满洪认为,在民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做到的,“一个是‘棍棒打压’,一个是奖赏激励,”他举例说,过去,浙江全力减排二氧化硫,打压高污染燃料的使用;而在另一方面,又对购买电动车的车主进行补贴,提倡使用清洁高效燃料。通过强制与激励手段结合,政府将有力地引导民企转型升级。
沈满洪说,作为市场化改革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浙江建设生态文明得天独厚,“我们在水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等方面,已经取得成功经验,在推广这些经验的过程中,成熟的市场调节机制将发挥强大的作用!”
他信心百倍地说:“下一阶段,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将在全国起到领头鹰的作用!”
推荐阅读: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