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钱树”大量积压 浙江苗木业如何出困境?
来源: 浙商网 作者: 日期: 2006/2/6 10:40:24
编者按:浙江花卉苗木产业短短几年面积已发展至全国第一,但规模上去了,“卖难”问题却再次浮现。这提醒我们,要真正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不单单意味着改变种养门类。加强产业规划,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加快建立完善的信息传导机制、产业预警机制,推广农业保险,不但是题中之义,更是势在必行之事。
浙江园林网2月6日消息:望着寒风中的1亩多树苗,海宁市盐官镇众联村苗农许关标的脸上却没有新年的喜气:“如果今年行情还不见好转,我只有把这些苗木砍了当柴烧。”
和许关标一样,我省许多苗农也都在发愁:近两年苗木产业规模上得很快,但眼下品种结构单一和中小规格苗木大量积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苗木业又走上了“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怪圈——
农民争种“摇钱树”
许关标所在的镇合并之前叫郭店镇,是嘉兴有名的行道树苗木种植基地,该镇的众联、联丰、桃园等村95%的农户都种苗木。笔者在这些村采访时看到,田间、路旁都是成片成片的香樟、杜英等苗木,许多农户甚至连房前屋后的空闲地都种上了苗木。
与许关标同村的一名苗农告诉笔者,2003年,一般胸径三四厘米的苗木能卖到20多元一株,当时听说种苗木那么挣钱,他就在家里的自留地、部分稻田和桑树地种上了香樟、杜英树苗。
浙江农民再次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营城市观念的提出,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工程为苗木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一批种苗栽下去,两三年后就能等着收钱,收益是种水稻的几十倍。看到先行者纷纷富了起来,更多的农民加入了种树热潮。
省农业厅花卉科的专家黄明校告诉笔者,我省苗木栽培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萧山、金华、绍兴等地群众就自发种植花木,形成我省花木种植的第一次高潮;1998年,我省将花卉业列入十大农业支柱产业,种植面积以每年几十万亩的速度飞快发展;近两年种植面积已达170万亩,居全国第一,其中九成为苗木。
“一夜之间变了天”
看到种树能挣钱,许关标3年前开始种植苗木。从种子发芽、移栽、施肥等,花去一家人不少心血,现在终于到了可以上市的时候。“可是行情急转直下,3年前这样的树能卖30元一株,现在连3元一株都卖不出去。”许关标说,“从2005年年初起,市场一下子就变了天。”
正如许关标所感受到的寒意,今年苗木跌价更厉害,尤其是小苗的价格更是跌入了“冰点”。据嘉兴市农经局林业处提供的数据,一年生香樟价格每株0.03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0%;胸径2厘米的香樟和杜英每株价格1元,同比下降三成左右;胸径4至8厘米的香樟、杜英价格也同比下降了20%至50%,只有胸径10厘米以上的香樟和杜英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
市场何以一夜转冷?黄明校认为,这是苗木业的结构性过剩问题所导致的。由于去年以来道路工程等大型建设项目减少,中小规格乔木苗严重滞销;而城市绿化也开始讲究个性特色,香樟、杜英、乐昌含笑等“大路货”乏人问津。
据了解,嘉兴现有12.8万亩各种苗木,其中香樟树苗竟达4.5万亩,占了35.2%,其他杜英、重阳木、乐昌含笑、杨树等常规树种苗木也占22.4%。
“这些苗木大部分都是2001年至2003年间发展起来的,大部分苗木胸径才3至4厘米。”嘉兴市农经局林业工作站专家王建龙说,这样大小规格的苗木价格目前是跌得最厉害的,近两年才从事苗木生产的农户基本上没赚到钱。“现在的价格连找人挖挖树的工钱都不够。”
专家支招:转型升级
苗木业如何走出困境?业内人士认为,花卉业已到了结构转型的关口。一方面,要推进苗木的容器化、艺术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朝盆景、盆花、鲜切花、花坛植物以及草坪等其他方向发展。
黄明校说,质量差、档次低的苗木过剩严重,而新优品种、珍稀品种、大规格苗、容器苗以及一些乡土树种的市场供应相对不足。一两年生银杏小苗价格低廉,而胸径10厘米左右就需要400元以上;冠幅1.8米的桂花价格在400元上下,而冠幅4米、造型较好的则高达5000元至10000元。
我省苗木生产和工程应用量已经接近饱和,应该鼓励苗农将中小规格苗木有计划地移植上山,用于绿化造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销售压力。而新的苗木开发可以向成本低廉的省份如江西、安徽转移,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水平普遍比沿海发达省份低,滞销苗木可考虑就近在当地绿化建设中消化掉。
要解决结构性过剩问题,就必须压缩苗木的种植面积。黄明校建议,在控制花卉种植总面积的基础上,将苗木比例降低到70%左右,使我省花卉业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结构体系。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并不仅仅是改变了种养门类那么简单,农业厅有关专家认为,加快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息传导机制,加强产业规划,建立产业预警机制,推广农业保险,都应是题中之义,这样才能跳出“一枝独秀——一哄而上——两败俱伤”的怪圈。
编辑: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