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温州:红枫古道翻新 锦上添花还是美人破相?
市场动态

温州:红枫古道翻新 锦上添花还是美人破相?

来源: 温州网-温州日报 作者:周泽西 日期: 2008-3-14 9:27:59

    中国园林网3月14日消息:近日,有文成市民向“党报热线”88869996反映:有人正在对保存尚好的文成城关大峃红枫古道——松龙岭进行翻修,路面以新打的条石取代原先的乱石,古道变新路,这是对古迹的破坏,希望党报予以关注。

    松龙岭,

   正在“旧貌换新颜”

    根据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日前,记者前往文成进行了调查。松龙岭是文成著名的红枫古道,盘山而上直通里阳。因松龙岭起于城关,枫成行,道古幽,故在旅游观光之外,还是大峃市民登山、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在松龙岭入口处,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块以红枫作背景的十分显眼的广告牌,上面写有:“红枫古道是文成人民著名的旅游健身之地,全程2233米,松龙岭修建工程现已动工,有意捐资赞助者请联系……”下面是联系电话,地址是苔湖山村。

    沿着一侧有泄水道的石级拾级而上,至“百三电”引水渠处,依水闸房石墙,立有一青石碑,那是浙江省古树群保护碑,上有阴刻红漆六字:松龙岭古枫群。从碑上看,松龙岭古枫群枫香古树有154株之多。自此过一小桥,这便是松龙岭了。

    抬眼一望,前面的红枫古道,已然是红枫新路,簇新的条石铺就的路面,缝隙还灌了水泥浆。沿途可见修路时路边的山体被开挖,有的古枫被挖得树根裸露受伤。拾级而上,约过100余米,才见原先乱石铺就、石面光滑的古道。在新路古道交接处,是一段路面石头被撬去的凹凸不平的路基,路边则散靠着不少铺路的新条石。

    走在红枫新路上,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路边抽芽吐叶风姿各异而古韵盎然高大古枫,与脚下平整但粗糙的条石路面格格不入。

    走在红枫古道上,古枫古道相映成趣,让人有品岁月历史酿成的陈年佳酿之感。

    返回时,适逢16名修路的村民来上工,两人抬一1.5米的条石上山,干得甚是起劲卖力。

    红枫古道,

    一经吆喝成新宠

    据文成县政协主席刘建忠介绍,“九都九条岭,条条通天顶。”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文成,自古以来,山民是靠在大山上开辟的一条条山道来连接山外的世界。文成县政协调研组在去年底调研后认为:文成的红枫古道大多是在明朝中后期修建,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为旧时的交通要道。该县至今仍留存有红枫古道60多条,较为知名的有大会岭、苔岭、松龙岭、龙川岭、岩庵岭、猫狸擂岭等。红枫古道,风格各异,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娇艳夺目,有的淡雅率真,有的俏丽迷人,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疏旷野趣……千姿百态,不一而足。古道两侧,保存有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枫树751棵。

    1998年秋天,风景专家、北京大学谢凝高教授来文成时,惊诧于崇山峻岭间保存完好的红枫岭,称赞“红枫古道,江南罕见;存之不易,堪称佳景。”“红枫古道”的美名就此叫开了。

    此后十年间,文成的红枫古道,由于政府重视,媒体宣传,且确实韵味独具,深得摄影爱好者与旅游观光者的宠爱。一时间,沉寂的乡野热闹了起来。农家乐走红,土特产热销。今年初,文成天顶湖的鲢鱼,从开始时的3元5角一斤,卖至后来的10元以上一斤。据统计,去年文成的红枫古道接待游客5万人左右,占文成旅游业份额约三分之一。特别是在秋末冬初之际,红枫古道游客络绎不绝,给淡季的旅游燃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成为文成最具特色的旅游景观。红枫古道,对于沿线的村民来说,已经是一条能够带来滚滚财源的黄金通道。

    记者在文成采访时,该县正在开“两会”。据了解,红枫古道也是该县代表委员十分关注的话题,政协委员钟建芬还在会上提出了将红枫命名为文成县树的建议。

    古道翻修,

    可是锦上添花?

    回到松龙岭入口的广告牌前,记者拨通了修路联系人的电话。联系人说他的名字叫陈永清,是大峃镇苔湖山村的村民,现居住在大峃集镇上。他说,他修路,完全是自发的,目前修路已经用了10万多元,都是他自己垫付与借来的,捐款还只有几千元。自己产生修松岭的念头,是因为这几年到这条岭上旅游观光的人多起来,登山健身的人多起来,不时有人反映因路不平整,脚给扭伤了,手给擦破了。因此,陈永清在几年前,就有自己的修路计划。经过反复酝酿,终于在去年开始实施,并在农历十月份进行路面的翻修。

    陈永清说,苔湖山有几处不错的风景点,他对红枫古道进行翻修后,路好走了,到那里旅游的人会多起来,他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动工前,他已经找大峃镇和文成县相关方面汇报过。在他的修路计划中,也只是对不好走的地方进行全面的翻修,对路况好,不塌方的路段还是让他保存原样。至于这样翻修红枫古道,是否是在破坏古迹,并进而影响旅游,他还没有想过。

    与陈永清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住在山上的村民及部分登山的市民。一正在歇脚的村民对修路之举连声叫好,说应该修,修了路好走。他们认为,翻修古道,是在锦上添花。

    文成县风景旅游局艺术顾问李德岳针对松龙岭修建之事,特意到实地去考察,他认为新修的石条宽有1.5米,符合风景旅游区的游步道标准。而原来的古道路面不平,破烂不堪,人们普遍反映行走不便。苔湖山村的村民为松龙岭修道补路,既保障了游客的安全,也为村民提供了一条致富之路,他们急公好义,值得称赞。花岗岩条石本身开采于亿万年的岩窟,岂有不“古”之理?新的石道刚做成有新的感觉,但只要经过一年多风雨侵蚀,岁月的洗礼,石条色泽渐变灰暗,加上苔藓滋生,古道完全能达到和红枫景色协调,再间隔造几座凉亭,必将带动苔湖山村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成为村民致富的一条门径。

    退休老教师包学冠也认为路是要修起来的,除了保存原有古枫树的情况下,道路两边的枫树还要补栽起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古道不修将来也会变差,现在开始修好了,过几年也会变成古道,到时路又古又好走。现在有好多人都反对修路,是站在旅游的角度去看,那是“坐着的人,不知站的人苦”,新路修好后,路人在上面走也轻松。

    以旧换新,

    是美人破相

    但更多的有识之士则认为,红枫古道魅力之所在,一是枫红,二是道古。对红枫古道进行肆意翻修,势必造成红枫古道美人破相。如果任由“红枫古道”变成“红枫新道”,不仅事与愿违,会阻碍而不是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严重的是这是对古迹、对历史的一种毁灭性的破坏。

    文成县书法协会会长余锋认为,苔湖山村的村民出发点是好的,是从路让人好走这方面考虑的。而从文物保护方面来看,红枫古道是文成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前人勤劳智慧的结晶,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日积月累,时代的变迁,才能达到如今这个程度。要修就要以旧修旧,如果以现有的手段无法达到这种程度,还不如先放着不用修。

    文成县委党校副校长周洁认为,红枫古道部分路段因自然因素毁坏得厉害才要修,如因台风造成一些路段塌方等。这部分要修,但要保持原样,如果该路段是用石块和泥土累成的,那这段路也应该用石块累砌再填上泥土;如果是石板的,就用石板补上。不必全部重新修过,更不要用水泥,这样会破坏古道原有的韵味。所谓“红枫古道”,红枫与古道是两个最重要的载体,所以既要保护枫树,也要保持古道原样。

    网友沧海孤舟认为,要组织志愿者前去修理古道,尽量保持原貌,再请各老年村民为大家指导或协助,做好部分民间积极人士修理古道的思想工作,为我们的未来留下可以观赏的古迹,也为后人留下一些怀念。狸猫擂岭与岩庵均被翻修过,并不见得好走,而且容易损坏。先人留下的建筑,我们一直在感慨与怀念。先人留下的东西,我们怎能轻易地去破坏。这是先人留下的结晶,留住古道就是对先人的尊敬。

    义务为红枫古道修补了数十年的王日局和吴其宽两位老人也认为,陈永清他们将古道翻修成条石路面,走是好走了一些,但路不再是古迹了。

    据文成县文物馆负责人介绍,文成目前只有大会岭是县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村民重修时,他们曾予以引导和制止。目前松龙岭还没有纳入县文物保护单位,而《文物法》保护对象前提必须是文物保护单位,从法律意义上讲,文物部门无权干涉村民修建。关于松龙岭重修的事情,陈永清来反映过,他们的观点是以保护为主,如果要修的话,要“以旧修旧”。该负责人还表示,他还有个想法,就是将全县红枫古道全部纳入文物保护范围,并统一向省里进行申报。

    省市有关文物保护专家更是明确表示,红枫古道是不可移动文物,不能由老百姓自行修建。还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的红枫古道,要把它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要通过专家考证,在文物部门规划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建。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