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实地追踪调查的报告
市场动态

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实地追踪调查的报告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杨泽伟 日期: 2005-4-26 15:25:53

    浙江园林网4月26日消息: 深潭口的百年老樟树依然华盖如伞,碧波荡漾的鱼塘鳞次栉比。静谧的西溪湿地却在“尘封”中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梳妆。
    
    踩着综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点,西溪湿地完美地完成了一个高难度的“平衡木”动作。经过整整21个月,她终于撩起了面纱。5月1日,以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的名义全新亮相。
    
    21个月,杭州日报记者13次走进西溪湿地,跟踪记录着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踩下的脚印。 
     
    2.5万头猪的污染
    
    4月22日,70岁的沈华德老人第一次走进自己一年前搬离的周家村码头。他不敢相信自己家养猪的地方竟然变得这样漂亮。
    
    “那个辰光大部分人家都养猪,不少人全靠养猪来赚点零花钞票。”操着一口浓重的蒋村口音,沈华德回忆起了那段难以抹去的历史,“泔水养猪,钞票省。大家的房子都造在溪沟边,泔水难免会流到溪沟里去,臭都臭死。”
    
    养猪,在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乡,早已司空见惯。2002年,蒋村乡有415户家庭从事着这个行当,生猪头数超过了2.5万。据林水部门测算说,1头猪造成的污染相当于7个人的污染。
    
    2.5万头猪产生的污染让西溪湿地日渐衰落。上加霜的是,填埋鱼塘,盖起的农民房越来越多。拿出毕生积蓄,盖个楼房,是不少蒋村乡百姓一生的追求。楼房的蚕食,让西溪湿地得以存在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急剧减少。
    
    土坎高墩逐渐夷平,河塘岸线坍塌,百年树木倒伏……疏于管理的西溪湿地,一时陷入困境。
    
    “西溪且留下”
    
    西溪湿地的衰败,让人揪心

    
    这片在汉晋时期就被发现的湿地,经历了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的演变过程。历史上的西溪湿地,东起松木场、古荡,西至留下小和山一带,面积达60多平方公里。湿地内河港、湖漾、沼泽密布,树绿柿红、芦白桑青,成为文人墨客的世外桃源,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民国以后的近百年中,战争、动乱、过度人为干预,使其面积锐减至目前的10余平方公里。西溪湿地这个杭州的“肾”功能日益衰退,传统文化基本湮灭。
    
    面对一片经历了1800年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变的城中次生湿地的衰败,摆在面前的,是一个难题——顺其衰败?适当干预?没有成功的范例。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决策,无疑是慎之又慎的。
    
    赶走为蒋村乡带来近70%农业总产值的2.5万头猪,实施全面“禁养”,是第一个壮士断腕之举。 
    

编辑:七子花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